江苏兴化连续两年“和美乡村”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

航拍兴化市昌荣镇陈唐村。兴化市委宣传部供图
近日,江苏省发布第二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,1039个行政村(涉农社区)入选。其中,泰州兴化市入选数达33个,这也是该市连续第二年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。
据了解,2024年,兴化市委、市政府将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的实施意见列为市1号文件,463个行政村被划分为集聚提升、特色保护等五类,355个村庄完成“多规合一”,每片土地都有了清晰的发展坐标。
作为江苏唯一国家级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试点,兴化同步推进“花海森林”省级示范片区建设,“片区联盟”党委打破行政壁垒,让一批经济薄弱村攥紧“发展拳头”;构建“一办六组”19个专班,62个子项目全部明确市、镇、村三级责任人,形成“层层有担当、事事有人抓”的闭环。
“以前各村各吹各的号,现在同唱一台戏,资源整合起来,效益就翻了番。”该联盟党委委员张琦介绍,示范区打造的草堰港湾民宿项目,依托省级扶持资金、工作队投入与企业投资,将闲置的校舍改造为精品民宿,不仅解决了500人的就业问题,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。
在“宜居宜业”创建过程中,产业发展无疑是核心要素。为让小产品成长为大产业,兴化打破一二三产壁垒,让“接二连三”成为常态。
蒸煮、泡卤、装盒……在蟹小七公司车间生产线上,一只只鲜蟹被加工成花雕蟹预制菜,再通过冷链发往全国。该公司从单一养殖发展到“生产+加工+销售”全链条的转型,折射出兴化螃蟹产业链的蜕变:年加工量达4.5万吨,衍生出蟹黄酱、蟹黄油等20余种产品,年销售190亿元。
兴化还创新“市投、镇管、民营”模式,让多元主体各展所长,成功申报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,成为全国集体商标最多的县市之一,更让30万人在特色产业链上实现增收。
兴化地势低洼、水网密布,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水环境治理是绕不开的难题。通过“量体裁衣”的农村污水治理方式,兴化将靠近城镇的村庄就近接入市政管网;不靠近城镇但人口较集中的村庄,采用小型污水处理站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;在一些人口分散、地势复杂的村庄则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,既减少污水排放,又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。
草王村村民算过一笔账:“每家每月付5元,村里统筹一点,政府补一点,污水处理站就能正常运转,比污水横流强百倍。”据统计,这种“农户付费+村统筹+政府补助”的机制,让兴化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70%,设施运行率达90%。(刘娟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